第262章 告状(一)
三皇子眯眼,睨着少女明艳面容,冷笑,“升平既然说破,那我就不藏着掖着了。是,我那天是在许家失手,误伤了许家哥儿。可我回头不是命人,送了好些礼物去赔罪么?成安也说不生气了。可这颜家是怎么回事?明明来了宫门前,却又回去,这是什么意思?父皇,儿臣就算再不成器,也不至于强抢谁家千金做继室吧?这般畏我如虎,若不是大皇兄发话,怎会如此?” 高贤妃瞬间又惊又怒,还一脸悲愤,“大皇子,就算你不喜你皇弟,至于要你王妃的娘家人这般打脸?这不是羞辱皇儿,简直是羞辱整个皇室!” 颜大太太赶紧出来,“娘娘息怒,颜家不敢。” “你有什么不敢的?瞧瞧你家,今儿带来的什么人?两个不及腰高的黄毛丫头,你颜家是何居心?” 她人虽没到,但显然场中来了什么人,打听得一清二楚。 颜大太太一噎,正不知该怎么接这话,还是许惜颜,站了出来。 “是我叫颜五姐姐回去的。” 许惜颜微微上挑的明眸,沉稳镇定,“我上次生辰宴闹出些不好,便在家躲了几日。颜家姐姐心疼我,才特特挑了今日,在宫门口劝我几句。说完她就回家,本就没打算进宫的。” 最后这句话,说得颜大太太眼前一亮。 对呀,来了宫门前,也不是一定要进宫的。只要颜家咬死了不承认,三皇子又能奈颜家如何? 她急忙道,“确系如此。五丫头来,就是为了见升平郡主……” 高贤妃打断了她,“那你家什么意思?到年纪的丫头不进宫,挑两个乳臭未干的来,你是成心藐视皇室么?” “娘娘慎言。” 许惜颜淡淡看过去,“今日我们前来,是应皇后娘娘所邀,进宫赏梅的。又没写年龄限制,娘娘说我们藐视,这罪名太大,臣等背不起。” 没错! 牛皇后可算找着机会,插进话来,“贤妃,你别这么大火气,且容人把话说清楚。颜大太太,你先来说,今儿怎么没见五丫头?” 颜大太太应对极快,“这不是五丫头已经订亲了么?怎好入宫?” 啊? 场中人俱是一愣。 高贤妃道,“你莫要胡说八道,随意编排个人出来哄我们。这可是欺君之罪!” 许观海站了出来,笑得轻松,“娘娘,您就算借我们个胆子,我们也不敢在御前欺君啊!皇上,是这么回事。我那大伯早看上颜家五姑娘了,有意替许家求娶宗妇。偏前儿我那大侄子受了些小伤,便拖延了几日。偏巧今儿皇后娘娘挑的好黄道吉日,我大伯一早就带着我堂兄侄儿,去颜家上门提亲了。” 什么? 皇上此时,才终于问了一句,“你哪个侄儿?” “就我大伯的亲孙子,我许家嫡长孙,许松!” 没听说。 皇上在心里扒拉半天,也没想起这号人物。 海公公凑近些,低低解释,“这位许家长公子倒是个率真之人,只学业,略寻常。” 他跟随皇上多年,这般客套话,皇上一听就懂。 想来是不学无术,学渣一个! 三皇子和高贤妃都愣了。 万万没想到,颜家居然舍得把才华出众的颜真,嫁给许松那等废物? 许观海十分坦率,“我那大侄子,就我这亲叔也得说,资质平平。故此我大伯一向忧心他的婚事,就怕娶个不好的,将来堕了许家门楣。这也是颜老大人赏脸,许了这门婚事,我家可不得慎重着些?” 颜大太太忙相互捧场,“我家五丫头虽名声在外,但好好一个女孩子家,成天弄那些琴棋书画,半点针线不会。且性子孤拐,京城闻名,这也是许家不嫌弃,否则这丫头的婚事,我们家也头疼着呢。” 京兆尹萧子规萧大人,他也是皇室宗亲,颇有脸面,闻言顿时笑了起来,“我说今儿怎么颜尚书一下了朝,就借口有事,急着往家里赶。原来竟是家有喜事,那可真是恭喜两家了。” 许观海很是上道,顿时顺杆子说笑起来,“世叔您可不能光嘴上说说,您那府上藏的好酒,回头可得给我侄儿预备几坛。还有您家夫人,最是贤惠不过,到时请来给我侄儿做个全福太太吧。” “你家有喜,不惦记请我吃些好酒,倒好意思惦记我的酒?简直该打!” 二人一唱一合,乐呵呵的就把气氛重新说得热闹起来,众大臣纷纷道喜。 谁想高贤妃忽地冷声道,“原来是这般好事,那确实值得恭喜。只我记得许家还有个嫡长女,她怎不入宫,又是许了哪户人家?” 许观海微微色变。 高贤妃好灵通的消息,她连这也打听到了? 只听女儿清柔的声音,静静响起,“回娘娘的话,非但我大姐姐的亲事订了,连二哥哥也订下来了。是回乡途中,祖母亲自许下,前兵部尚书樊老大人家的孙女。大姐姐是东川伯府叶家太太做的媒,许了长兴侯府,义阳长公主家的嫡幼孙,如今在太学里念书的邓旭。” 听她这么清清楚楚,交待明白,众人微惊。 邹大太太更是心里埋怨,为何要竹筒倒豆子,说得这般仔细? 这两桩婚事,在她看来,都不太好。 也不知二房是什么糊涂猪油蒙了心,挑了这样不受待见的两家子。 皇上听了,果然脸色微沉。 偏户部尚书魏承祚,就皇上的表哥,亦是心腹重臣,还接了一句,“府上这两门亲,结的倒都不甚近。” 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了,一听就懂。 是说两门亲事不仅距离都比较远,也跟皇上不亲近。 一家是被冷落的长公主,一家是犯错被罢黜的重臣,许家什么样的人家不好选,偏选这样两家人? 不提起来没事,如今公然提起,皇上能不膈应? 只见大红狐皮斗篷包裹下的娇艳少女,不紧不慢,淡然回应。 “原本婚姻大事,没有晚辈置喙的道理。但臣女随祖母返乡,有次曾听曾外祖武进伯,跟祖母议起家事。说起儿女亲事时,特地拿了本地特产的桃子做比。”